Many thanks to Mr Ng for translating this Bangkok Post article which first appeared 14th of May.
泰国需要听到真正的民主声音
不出所料,反政府运动背后的知识份子,人民民主改革委员会宣布,尼瓦探隆不能成
为看守首相,而只能是副首相代理看守首相一职。这个有争议性的论点意思是要表
明存在一个政治真空,允许建立一个过度时期的政府,也就是所谓的人民议会。这
很可能是反达信阵营又一次唱女皇合唱团的歌词:〝嘿,我也会抓到你。又一个被干
掉。〞
泰国宪法法庭撒除英叻首相职位,被政府的支持者视为是一个阴谋。其实不然。她明
知或罔顾调走国家安全理事会的首长,让政府能够将时任的警察总长调任这个职位,
然后允许达信的前任小舅子担任这个空置的国家警察总长的职位。星期二国家反贪污
委员会就失败的稻米津贴计划而对英叻的失职的弹劾也不能说是一个阴谋,因为关於
这个计划早已有很多警告的迹象。彈劾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但它不是一个阴谋。
在这些判决上没有阴谋;它们完全遵循2007年宪法,目的在於牽制达信集团。它也是
因应后2006年复兴的军人官僚机构与混合自由保守民主党的政治阶级之间的结盟以反
对达信而建立的。它并没有成功。在2007年宪法下,达信支持的政党赢了两次大选
〔2007年及2011年〕,然后在2014年2月又被宪法法庭宣判大选无效。这个判决是有道
理的,因为这次的选举受到人民民主改革委员会的破坏与阻挠。
这其中没有阴谋,因为国家的独立机构,包括宪法法庭和选举局及其他,完全根据
2007年宪法计划而运作。这包括加强独立机构与参议院在司法与官僚制度上的运作,
并安排反达信力量的人士在这些机构里。希望这些手段能够控制那些倾向达信的政治
阶级及其选举的基层。没必要给予没有阴谋这个词一个真正的含意,因为这些机构都
是照章行事的。
这并不是说这些判决一定是合法的。2007年宪法赢得的准合法性,是在军人政府有限
制的条件之下举行的全民公投中以勉强的多数票通过的。它真正产生的原因是基於
2006年的非法政变:一个刑事法上被禁止的行为,但这个行为却被军人政府利用临时
宪法,以由来已久的姿态概括承受了。基於他们这种动辄对政变的依靠,法律话语的
规则在泰国,被反政府的精英当作反看守政府的一个主要的动力,这是有一点虚伪的
味道。
它也是一种绝望的氛围。在1990年代时期,当一个自由保守的集团组成与制定了
1997年宪法,民主党与公民社团大体上都没尽力去赢得新政治秩序与规范之下的国家
治理权,这些新政治秩序与规范原本将可保护他们,以对抗2000年代前半期达信的威
权选举体制。达信以政党的机器和有效的政策与行动,以及一些金钱上的滑润剂,赢
得了选举。但由於走专制捷径与那些反对他的人的操纵,他现在在很多人的眼里,如
果不是一个民主人物,至少是一个选举达人。
有人希望通过适当的基层工作,达信可能从流亡返国。因此,当英叻政府在去年年底
尝试宪法改革之际,非常刻意地在改革的更高目标上,配搭了一个大赦,让达信可以
返国。这带出了捣蛋的精灵 - 让她在位前两年政治上的相安无事分崩离析。
民主党前任秘书长素贴,与其他高调的民主党人士,辞去党要职位,走上街头斗争,
接着在去年十二月,民主党的议员集体退出国会。木已成舟。泰国最老的政党,在
某个时候,有着反独裁的光荣历史,鼓吹民主自由的形式,现在却一变而成为街头
斗爭的形象,剥夺了国家政治妥协的机会,因为它选择不当一个强大的反对党。因此
2007年这个透明的政治改革计划〔不是一个阴谋〕还在持续中。
如果没有阴谋,那么在执行各各法庭的案件以及它们达致的判决,肯定会有〝双重标
准〞。但对於这些〝双重标准〞的控诉,横跨政治分歧的两个阵营之间,因为它们都
有这种倾向,这由它们各自控制的机构采取的手段可见一斑。
双重标准无论谁执政都在玩。这反映出一个明显的棘手问题的两个层面:第一个,在
想要政权的敌对双方的精英之间;第二个,在他们吸引广大群众所奉行的政治愿景之
上。这个棘手问题,本身已是一件坏事,却因环绕在王室继承问题上的担忧而更纠结
不清。
这个周末,双方的大批人马将走上街头。人民民主改革委员会寻求政府官员的倒戈,
并成立一个过度时期的政府。他们占领电视台就是要向群众广播他们的这个意图。反
独裁民主联盟将推动七月的大选,与继续留任看守政府。
前者完全没有希望,后者可能有一些希望。
反独裁民主联盟会说宪法法庭本身是不合宪法的。他们辩说它的功能没有组织法。
2007年宪法必须在一年之内颁布一个组织法。没有组织法的存在,宪法法庭的合法性
是基於2006政变而制定的一个临时条款上。反独裁民主联盟的一个问题是,宪法法庭
的判決是最后的判决,不得上诉。因此,它现在只好走上街头保卫政府。
自从2006年政变,泰国就缺乏一个可行的政治解决办法,双方都在爭取对自己有利
的,因此暴力与仇恨加剧。内战之说以往常被当作无稽之谈,现在却是大有可能。双
方的武装冲突迫在眉头,很可能孤注一掷,邀来军队的干预。
但是,双方的建议并没有针对冲突的棘手性质。选举的权力现在看来,似乎只会导致
灾难。选举并不是解决双方对权力基本矛盾的一个办法。为泰党的看守政府寻求另一
次的民主委任权是没有意义的。真的,在泰国,每赢得一次选举,就好像经济学上说
的〝报酬递减〞。
较好的意见是开始一个全民政治改革的程序。但这只能基於尊重现行看守政府在几次
的选举中赢得的历史性民主意愿。无视这点也将导致灾难。改革的程序不能夺去大多
数人的意愿。但这也不是照比例原则的。
泰国需要的是以非政党、民主的决心,组成一个真正的制定或修改宪法的国民代表大
会。这就必须摈弃人民民主改革委员会中的极端份子,和死抓政权不放的旧体制力
量,以便让路给制定1997年宪法所包涵的意愿。但支持达信的阵营也必须作出一个真
正的选择 - 通过一个拥抱民主改革的步骤,厘清它真正的利害关系,并承诺遵守大家
必须服从的新的政治模式与问责制。它不能一方面把自己打扮成民主的力量,而另一
方面又不承认军人政变前达信政权往独裁漂移的现象。
原文刊载於14.05.2014的《曼谷邮报》
作者:麦可康纳斯〔Michael Connors〕任教於诺丁汉大学马来西亚学府,著有《泰国
的民主与国家认同》〔Democracy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Thailand〕。
译者:苏杭